首页 要闻 关注 调料 酒业 食饮 产业 市州县 川食家 导购

科技

旗下栏目: 科技 包装 综合 原辅料

汤永禄 | 麦田“守望者” 在田间地头研究农业科技

来源:转载 频道主理:李子涵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29
摘要:首食新闻【四川食品在线 科技频道】 4月24日,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四川科技馆举行。现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汤永禄被授予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汤永禄便一直从事作物栽培生理和耕作制度

首食新闻【四川食品在线 科技频道】4月24日,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四川科技馆举行。现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汤永禄被授予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汤永禄便一直从事作物栽培生理和耕作制度研究。主持研发了小麦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免耕带旋播种技术,菜-稻-菜、薯-稻-薯高效种植模式,参与完成西南小麦两次大的更新换代……他是名副其实的麦田“守望者”。

田间地头,就是汤永禄研究农业科技的“天然实验室”。

 

完成多项重大技术攻关并转化 累计增粮超50亿公斤

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粮50多亿公斤、节本增效100多亿元……这是汤永禄针对重大技术需求,潜心攻关,完成多项重大技术攻关并成功转化而创造的成绩。

汤永禄回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劳力依赖型生产技术无法维继,生产滑坡;另一方面,农村燃料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使稻草成为累赘,就地焚烧成为重大环境问题。

如何将农业生产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汤永禄成功推出小麦(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将增产技术与秸秆还田巧妙结合,为解决秸秆焚烧和耕地培肥找到了出路。该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被引入南亚诸国推广。

为了解决长江流域小麦生产长期面临的“播不下、出不齐、长不好”的重大技术难题,汤永禄花费十多年潜心攻关,自主研发出“免耕带旋播种机”,大幅度降低人工、燃油、种子、肥料等投入,提升了单产和效益,深受农户欢迎,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

同时,汤永禄还参与选育并主持推广重大新品种,完成西南小麦两次大的更新换代。“川麦42”成为本世纪头十年西南主导品种,农户大田验收亩产首次突破700kg大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川麦104”是近十年主导品种,最高验收亩产达729.8kg,创造了西南冬麦区新的高产纪录,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百折不饶 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实验室”

重大技术攻关的背后,离不开经年累月的庞大规模的田间试验。

曾经,为了研制出能适应复杂生产环境的小麦播种机,在每年秋播开始之前的七、八月份,汤永禄都要对新型号机具进行严格的大量测试。酷暑八月,他曾因大量失水导致虚脱,晕倒在田间。经过反复而艰苦的工作,终于成功研制出免耕带旋播种机,该播种机具有显著的节本增产增收效果,被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广泛采用,效果十分突出,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田间”收获不止于此。

正是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杨武云、汤永禄他们才得以从庞大的遗传群体中筛选到一个优良株系R-104。“此株系参加四川省和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一鸣惊人,最终通过国家审定成为一个重大新品种‘川麦104’──集‘高产、抗病、抗逆、优质’于一体,成为农民心中的标杆品种”。

更新品种,增加产量,让种粮的老百姓增收致富,是汤永禄的坚守。他曾到凉山州木里县依吉乡开展扶贫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解决了小麦生产的品种结构问题,为全乡完成品种更新换代。新品种增产幅度高达30%—100%,当地农户十分高兴,盛赞“吓死人的好!”

除此之外,汤永禄还授人以“渔”,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模式,提升产业发展。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21600多人次,一大批职业农民获得全国全省表彰。

责任编辑:李子涵

最火资讯

首页 | 要闻 | 关注 | 调料 | 酒业 | 食饮 | 产业 | 市州县 | 川食家 | 导购

电脑版 | 移动版 | 站长统计

•蜀ICP备16002495号-2 •川食网独家开发 版权所有 •食品安全与市场秩序监督举报电话:12315 •采访联系电话:13678181295 •业务代理:达沃斯传媒-1898177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