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关注 调料 酒业 食品 产业 市州县 川食会 导购

养殖

旗下栏目: 种植 养殖 生鲜 农旅

官方:猪肉价格为何上涨?何时回到正常水平?成都解答来了

来源:通讯 编辑:李子涵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5
摘要:9月24日,成都市政府网站发布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财政局等部门和专家结合对《措施》的解读对目前市民关心的热点

(四川食品在线 新农业频道)9月12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的通知》。

9月24日,成都市政府网站发布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财政局等部门和专家结合对《措施》的解读对目前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猪肉价格上涨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受疫情影响。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下降较多所致。按照生猪生产规律,从母猪怀孕到育肥猪出栏约需10个月。去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生猪市场供应明显减少,价格较快上涨。今年8月份,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数环比减9.8%、同比降38.7%,能繁母猪存栏数环比减9.1%、同比降37.4%,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业防疫工作成本的增加也助推了猪肉价格上涨。

二是周期性波动。科学研究表明,生猪价格波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猪肉价格从上涨至高位再回落,一般需要几年时间。本轮生猪价格于去年跌至周期低点后,步入新一轮上涨通道,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猪肉价格短暂调整后持续较快上涨。

三是市场机制作用。物以稀为贵,价格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升,猪肉价格也不例外。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价格变化来引导资源配置。

 

非洲猪瘟是怎样防控的?

 

非洲猪瘟防控是世界性难题,病毒传播途径复杂,近百年来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防控和根除难度极大,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一是着力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当前,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是非洲猪瘟防控的核心工作。成都将着力加强核心育种场、地方品种保种场(备份场)、种猪场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周边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对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生猪小散养殖场(户)进行规范管理。鼓励规模养殖场实施自繁自养和龙头企业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发展模式,支持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消洗中心。

二是继续强化落实各方防控责任。

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发挥群防群控的力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短板效应”。各区(市)县政府要承担起动物防疫属地管理责任,有关部门要扛起监管责任。生猪养殖、贩运、交易、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的数千万生产经营主体要主动履行起防疫主体责任,强化防疫设施和制度建设。

三是继续抓好关键防控措施落实。

扎实开展排查监测、调运监管、规范生猪产品经营与储运、严禁泔水喂猪等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坚决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置疫情。

 

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大规模补栏?

 

2018年以来,生猪生产面临“猪周期”下行和非瘟冲击的双重影响,生猪产能下降,养殖户信心受挫。“猪周期”进入价格下行趋势,大部分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对后期生猪行情普遍不看好,主动采取降低存栏的方式避免可能产生的亏损,补栏的积极性处于周期性低谷。全国多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加之去年11月新津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业主的养殖信心造成打击。

复产补栏必须打牢疫病防控、政策引导等基础,盲目补栏反而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信心提振需要时间,恢复产能需要时间,政策落实也需要时间。疫情发生后,全市集中精力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打好非瘟防控攻坚战,为复产补栏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加之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较大的利润空间刺激了养殖户补栏动力。

在此背景下,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定补栏方案,开展“一对一”驻场指导,帮助养殖户逐步恢复养殖信心,科学有序组织补栏。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将逐步开始生猪大规模补栏。

 

猪肉价格何时能回到正常水平?

 

从目前生猪生产形势来看,预计明年随着生猪生产逐步恢复,猪肉和鸡鸭鹅鱼等替代品供应的增加,猪肉价格将逐步回落。

这一预期主要基于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综合施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生猪保供稳价五大举措。各部门围绕“有钱养、有地养、运得出、供得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央财政决定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提高了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进一步增强生猪养殖风险抵御能力;四川省和成都市亦先后出台了“猪九条”“猪十条”政策,对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多措并举。

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生产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全国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4.3%,猪肉进口增长26.4%。目前,成都蛋鸡存栏比6月底增加20.38%,肉禽存栏比6月底增加34.89%,肉兔出栏比6月底增加48.39%,水产品比去年同期增加0.32%;同时增加了猪肉进口,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冻猪肉。 

三是依法监管。

各级政府加强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依法预防和严厉查处捏造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全力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确保社会稳定。

 

其他肉类供应有保障吗?

 

成都市牛肉、羊肉、禽肉、兔肉、水产品、鸡蛋等其他肉类的市场供应货源充足,大型批发市场通过异地建立养殖基地、加强产销对接、引进市场销售主体等措施拓宽货源渠道,扩大牛羊肉经营场地,增加其他肉类产品的市场供给,同时积极利用进口渠道,增加牛肉等其他肉类的供应。

另外,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成都已经着手引导畜禽水产养殖场(户)加快发展投入成本低、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禽蛋和水产品生产,多元化增加肉类供给,满足市场消费。

从9月份行业统计数据看,全市禽、蛋、鱼生产数据环比已出现明显回升。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牛羊肉等其他肉类对猪肉起到一定替代作用,能够满足市民消费需要。

 

对生猪养殖有什么鼓励政策?

 

今年以来,为确保老百姓“菜篮子”猪肉供应,从中央到省、再到市都密集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充分显示了各级政府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心。

成都出台的“猪十条”对于化解当前养殖户面临的“不想养、不敢养、怎么养”等症结,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未来一段时间稳定全市生猪产的效果是可期的。

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市财政将对承担生猪发展任务的(市)县政府按照每年每头1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通过国家、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认定的育种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种猪企业经批准从国外引进纯外血原种猪的,由市级财政给予4000元/头一次性补贴;从国内引进祖代(纯种)种猪,由市财政给予1000元/头一次性补贴;对成华猪、雅南猪等地方品种资源场,每年给予30万元保种补贴;对建设种群备份场的给予每个场50万元一次性补贴。

二是大力提供金融支持。

成都将对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贴息比例为银行当期基准利率的50%,每个贷款项目贴息不超过200万元。

三是全力保障发展用地。

成都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同时全市对因产业结构及规划调整需关停的养殖场,做到“占一补一”;在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支持设备陈旧落后不达标的养殖区规模养殖场在原址进行升级改造或重建。


点击查看服务项目及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李子涵
首页 | 要闻 | 关注 | 调料 | 酒业 | 食品 | 产业 | 市州县 | 川食会 | 导购

电脑版 | 移动版 | 站长统计

•蜀ICP备16002495号 •川食网独家开发 版权所有 •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电话:12331 •采访联系电话:13678181295 •业务代理:达沃斯传媒-1898177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