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关注 调料 酒业 食饮 产业 市州县 麻辣社 导购

国家

旗下栏目: 省级 国家

国家食安新规来了:禁用零添加、明标过期日、杜绝擦边标识

来源:通讯 频道主理:采访13678181295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3-28
摘要:【四川食品在线 食安频道】 在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关注的当下,为切实守护老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2025 年 3 月 27 日成为了食品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磅发布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 9 项标准修改单,与此

川食新闻.V

 

【四川食品在线 食安频道 科技频道】在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发关注的当下,为切实守护老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2025 年 3 月 27 日成为了食品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磅发布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 9 项标准修改单,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一系列新规的出台,针对消费者密切关心的诸多问题给出了明确解答,为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一、新规全景:涵盖领域广泛,保障全面升级
此次发布的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内容丰富且涵盖领域极为广泛。其中包括 2 项食品标签标准、3 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4 项食品产品标准、3 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1 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8 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29 项检验方法标准,以及对《生乳》《灭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 9 项标准的修改单。值得一提的是,两项食品标签新标准特意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以便食品企业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整与适应。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指出,截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数已达 1660 项,覆盖 340 个食品类别以及 2 万多个指标。通过对食品安全全链条实施风险管控,持续加强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为民众 “舌尖上的安全” 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的发布同样引人注目。该办法聚焦于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食品标识问题,全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保质期标示方面,要求在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设置独立区域标注,使用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的文字、数字,按照年、月、日的顺序在包装上直接标注保质期到期日,让消费者无需另行计算,便能清晰获取保质期信息。此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食品标识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严禁以欺骗、误导、夸大等方式作虚假描述,同时禁止标称 “特供”“专供”“内供” 党政机关或者军队。在食品名称方面,要求其必须反映食品真实属性,像使用牛肉、猪肉两种原料制作肉丸,食品名称就不能仅为 “牛肉丸”,而应以 “肉丸” 或 “牛肉猪肉丸” 来命名。
二、新标亮点:直击行业痛点,守护消费权益
(一)“零添加” 宣传受限,回归食品本质​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规定,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长期以来,“零添加” 宣传语在市场上泛滥,许多消费者受 “零添加更健康” 观念影响,盲目追捧此类产品。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指出,“零添加” 更多只是对生产过程的一种描述,与产品是否安全、质量是否更高并无必然联系。例如一些饮料宣称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却使用其他甜味剂替代,消费者容易误以为产品无任何添加剂,从而影响对产品的正确认知。此次新规旨在引导消费者回归理性,通过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
 
(二)灭菌乳原料规范,保障营养品质​
 
灭菌乳作为市场上常见的液态奶产品,保质期可达 6 个月以上,常温储存即可,深受消费者喜爱。而复原乳是将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多应用于酸奶等超高温灭菌乳产品中。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表示,用复原乳做原料加工需经过反复高温处理,部分活性营养成分会受到损失。相比之下,直接用生鲜乳加工的产品营养价值更高,风味和口感也更优。基于此,新国标明确规定灭菌乳中禁止添加复原乳,从源头上保障了灭菌乳产品的营养品质。​
 
(三)营养标签升级,助力健康饮食​
 
本次发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营养标签进行了重要升级,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 “1 + 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 “1 + 6”,新增了糖和饱和脂肪(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营养一室副研究员邓陶陶表示,当前我国居民高盐、高脂和高糖的不合理膳食摄入,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预防慢性病,对这些营养成分实施强制标示,有助于消费者更全面地了解食品营养构成,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同时,新标准还要求在食品标签上增加 “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提示语,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源头上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四)致敏物质强制标示,呵护特殊人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食品标签上必须强制标示致敏物质。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如常见的牛奶、鸡蛋、花生、大豆等,可能会对特定过敏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强制标示致敏物质,让过敏体质的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能够精准避开潜在风险,极大地保障了他们的饮食安全。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而言,在购买食品时务必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五)日期标示优化,信息获取便捷​
 
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同时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消费者无需复杂计算,便能清楚知晓食品的可食用期限。此外,食品生产者可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 “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参考。这一举措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有助于减少因对保质期理解有误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新规影响:规范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一)行业规范发展,遏制不良竞争​
 
新国标的发布对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禁止 “零添加” 等误导性宣传,规范食品名称标识,以及明确灭菌乳原料要求等规定,有效遏制了部分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误导消费者、参与不良竞争的行为。食品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循标准要求,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营造健康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
 
(二)助力健康消费,提升消费体验​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新国标带来了诸多利好。营养标签的升级、致敏物质的强制标示以及日期标示的优化等,都使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能够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如血糖高的消费者通过比较糖含量选择低糖食品,控血脂的消费者挑选脂肪或饱和脂肪含量低的产品,从而做出更科学、健康的消费选择,提升消费体验。同时,《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对食品标识的严格规范,也让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产品,减少被虚假宣传误导的可能性。​
 
(三)企业积极应对,实现转型升级​
 
食品企业面临着新国标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企业需要深入解读标准内容,及时调整产品标签与生产工艺。以有友食品为例,其一直强调的 “0 添加防腐剂、色素” 虽符合产品实际,但在新规下需对产品标签做出相应调整。企业需更加注重从原料品质把控、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在与渠道商合作,如与山姆会员店合作过程中,企业需以更高的标准满足市场需求,借助渠道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积极应对新国标,企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特殊群体保障,彰显人文关怀​
 
在特殊膳食标准方面,涉及婴幼儿群体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三项标准备受关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新增了脂肪代谢异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 6 大产品类别,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在玲表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为患有特殊疾病或医学状况的宝宝,如部分罕见病患儿,量身定制的食品。这些婴儿因疾病原因无法食用母乳或普通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成为他们重要甚至唯一的营养来源,对其正常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营养支持作用。本次标准修订新增的产品主要服务于患有难治性癫痫、生长发育迟缓、脂肪酸代谢吸收障碍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荣甲透露,在我国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有 33 个病种的治疗管理需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中 18 个病种需及时、足量、终生使用特医食品。此次标准出台,通过增加产品类别、设立特别条款允许对罕见病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中的部分营养素进行适当调整,为提升罕见病群体特医婴儿配方食品的可及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不过,专家特别提醒,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在营养成分含量和类别上与普通食品差异显著,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婴儿的个体差异、疾病进程以及其他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严格遵循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
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食品行业进行了规范和引导。从食品标签的细致调整,到特殊膳食标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再到整个标准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推动,这一系列举措将在保障公众健康、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消费者也应积极学习新国标知识,利用食品标签这一工具,做出更科学、健康的消费选择,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采访13678181295

/world/guojia/2025/0304/17930.html

#

首页 | 要闻 | 关注 | 调料 | 酒业 | 食饮 | 产业 | 市州县 | 麻辣社 | 导购

电脑版 | 移动版 | 站长统计

•蜀ICP备16002495号-2 •川食网独家开发 版权所有 •食品安全与市场秩序监督举报电话:12315 •采访联系电话:13678181295 •业务代理:达沃斯传媒-18981777659